惠残爱心小屋如何建得更稳固?山东这样做→

[field:title/]

近日,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嘉诚东郡小区B区东侧,“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门前,46岁的章伟熟练地称重、结算、分类回收再生资源。不到1小时,已有6拨社区居民前来卖废品。

6年前,章伟因病致残,求职屡屡碰壁,正当他心灰意冷时,看到了“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招聘培训通知。“报名后,我被就近安排在家附近的嘉诚东郡小区回收纸盒、旧衣服等,每个月收入有4000多元。”章伟说。

社区微业以社区为依托,帮助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在政策支持、爱心力量帮助下诞生的惠残爱心小屋正茁壮“成长”,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其面临的挑战。

小屋的功能恰好补足社区服务短板

隔壁刘集社区的居民王红杰是章伟的常客,每周固定来两次。“以前周边没有废品回收点,现在好了,骑车过来不到5分钟。”王红杰说,小屋开张营业,为他带来很大便利。

宋官屯街道民政办主任李冰介绍,小屋所在的小区居民超6000户,其中年轻人占比超六成,网购多,废品回收需求也高。“考虑到小区居民需求,结合残疾人的能力状况,设置了这处再生资源回收点。”李冰说,小屋的功能有效满足周边居民需求、补足社区服务短板,这有利于长久运营。

对章伟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有活儿干,咱就有价值。不光家里收入多了,自己也走出来了,觉得生活也有热乎劲儿。”章伟的妻子张文芝说,来小屋上班后,章伟越来越开朗,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好。

“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不能一味地帮,而是要激发其内在就业动力,并搭建合适的平台,助其实现就业。”德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庞永杰说,经过深入调研,他们了解到,垃圾分类和快递代收两大业务有较大潜力,“关键是适合残疾人参与”,因此将这两项业务确定为小屋主要经营业务。

德州市残联、人社、住建、城管、邮政等多部门联合制订“社区微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设置“惠残爱心小屋”公益性岗位,在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统筹推进。目前,德州市已建成“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319处,投入运营315处,招聘上岗残疾人及其家属338人,每间小屋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

服务范围与居民需求重合度越来越高

“孙姐,我来提货了!”“好嘞!这就给你拿……”9月27日,临近中午,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岔河小区“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热闹起来,刚下班的小区居民齐凤玲来小屋拿货,小屋“主人”孙新华将货物递给她。

孙新华今年47岁,肢体三级残疾,此前没有固定工作,如今有了小屋“栖身”,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线上订购、线下自提以及助残烘焙基地产品展销,是这间小屋的经营模式。在小区居民购买商品的小程序上,爱心企业每日推出不同优惠商品,小屋每日接单20余单。孙新华说,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很够用。

庞永杰介绍,除了垃圾分类和快递代收主营业务,德州正积极探索小屋运营的更多可能。社区团购、生鲜自提、家电维修、衣物缝补等不断被纳入小屋的服务范围,“这与居民生活需求重合越来越多,小屋的生命力也会更强”。

为增强小屋的市场竞争力,在运营之初,德州还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参与打造。经过层层筛选,目前已有齐河福惠万家便民服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参与小屋运营,共同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与规范化管理有机融合。

齐河福惠万家便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缑延超介绍,小屋与所在社区积极联动,在小区内开展便民服务日、垃圾分类代“盐”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的居民可享受小屋提供的优惠服务,例如线上商城购物满减券。“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小屋也能快速打开市场、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找准小屋“嵌入”社区的关键之处

当前,山东正深入开展残疾人“社区微业”工作,德州、潍坊、济宁等地助残爱心小屋多点开花。

“做好残疾人‘社区微业’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残疾人为本的就业创业服务理念。”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格芳建议,要注重残疾人群体内部差异,针对不同残障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力状况,紧密结合社区具体实际和用人需求,提升残疾人社区就业创业帮扶的精准性。

小屋既方便居民生活,又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但也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有参与小屋运营的企业方代表说,面对同行低价驱逐,他们不得不以免费义诊、免费理发、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客流。“希望各方多从‘爱心与帮助’的角度对待小屋,携手助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而不是简单视其为市场竞争者。”

禹城市目前已建设并投入运营“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31处,运营良好。在禹城市残联党组成员张龙看来,小屋要更稳固,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将残疾人的家人纳入小屋“主人”范围,“部分残疾人不能胜任小屋工作,如由其家人担任小屋‘主人’,能促进残健融合,让便民、助残、惠残在社区汇聚”。二是如何激发小屋“造血”功能,这需要各方力量帮助小屋进行精准定位,“更自然地嵌入社区之中”。

对此,王格芳建议,实现小屋“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社区服务和就业创业深度融合,完善多主体协同帮扶和全链条贯通机制,全面盘活、链接各类资源,实现政策咨询、供需对接、就业帮扶、创业培育、技能培训等全链条贯通。(刘一颖 贺莹莹)




上一篇:井陉窑:博采众家成大器

下一篇:山东新增3家全球“灯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