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雪域高原生态屏障

[field:title/]
原标题:筑牢雪域高原生态屏障

草木青葱,河水蜿蜒,雪域高原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冻土消融的消息总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作为亚洲主要江河之源的青藏高原,水体固液结构失衡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也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在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下,青藏高原也无法置身事外,多年冻土退化明显。那么,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正在经历着什么?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其生态环境?

变暖变湿趋势持续

今年是西藏阿里地区气象台台长贡觉加布坚守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第八个年头。5月19日晚,阿里地区刚刚遭遇一场强降雪天气,局部地区已达暴雪量级,贡觉加布忙活了一晚上。作为一线的气象监测和预报部门,越是极端天气越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和同事一起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准确地传达天气监测预报信息,广泛宣传雪天注意事项和抗雪保畜建议,最大限度地帮助当地牧民减少灾害损失。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阿里今年冬天就比往年更热一些,极端降水的现象更加明显。”最让贡觉加布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7月阿里地区东汝乡发生的一次罕见冰崩,“散落的冰块比我个头都高出许多。从那以后阿里启动了冰川观测站建设计划,通过积累数据来反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提前会商部署防范措施”。

干旱、寒冷,是青藏高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从未停止,年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两倍。近年来,青藏高原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同时出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现象,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增多。这里的气候变化,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却成为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分析称,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海拔最高,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尽管不同研究者、研究时段与所用站点的资料不同,但研究结果均表明青藏高原的年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变暖变湿也推动青藏高原主体植被环境持续向好。”周广胜指出,监测与评估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首先要弄清青藏高原环境的本底状况。多年来,高原年降水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但区域差异极大,1961年至2016年期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量的增加幅度超过了总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成为降水量增加的主要来源。

观测网络逐步铺开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周广胜认为,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环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探寻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对宜居地球及“亚洲水塔”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们对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观测数据仍不足,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沟壑地带形成的冻土层,温度和湿度变化差异很大,缺少观测数据就难以开展下一步的分析和评估。”周广胜说,比如西藏自治区境内现有各类气象探测站点1009个,相当于平均每800多平方公里仅有1个。青藏高原不仅建站难,而且设备的维护和稳定获取资料也困难重重。现有气象观测技术与设备以满足基本气象业务为主,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设备十分有限。

囿于高原上常规观测站网稀疏、卫星产品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相关高原气象学研究的诸多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2013年5月,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立项,开展从陆面到平流层的三维外场综合观测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时任科学试验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表示,正是通过科学试验真正提出现代化的青藏高原观测系统究竟是怎么样的,然后将资料和成果应用到数值模式预报中,提高预报水平。

更多的试验、更翔实的数据,让科学家们在描摹青藏高原大气图景时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随着试验的深入推进,不仅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大气运动机理的认知,还建立了高原中西部地面土壤观测网和西部自动探空准业务化系统,研发了高原探空、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GPS水汽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数据产品的应用也提升了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天气预报业务水平。

对预报产品升级换代、生态环境趋势变化感受最真切的是像贡觉加布这样“钉”在一线的预报员。“过去外面一片荒凉,大风吹起沙尘连路都看不清。这些年根据我监测到的数据整理分析,阿里的大风天气正在逐年减少,得益于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青藏高原植被生态质量显著改善。”贡觉加布说,气象部门还抓住每次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抗旱、生态保护型和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气象服务助力振兴

“高原雪山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开展气象服务对青藏高原的保护和发展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好农活,在强降雨来临前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损失。”正在西藏林芝墨脱县墨脱村拉贡茶叶基地忙碌的村民贡桑卓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叶,采摘的茶叶直接卖到茶厂,一亩地就有上万元收入。

在“世界屋脊的低谷”墨脱县,也是西藏气候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这里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2013年墨脱县又将茶叶确立为当地农牧特色主导产业。但汛期雨水增多、气温多变一直是困扰当地农户的难题。“刚开始大家种茶的积极性不高,墨脱一到雨季就下个不停,都担心收成会不好。”贡桑卓玛说。

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农作物种植需求,墨脱县气象局业务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开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提醒做好病虫害等防御工作。如今,气象部门已在全区农牧村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精细化、特色化气象服务,努力做到气象灾害早发现、早预报、早预警,发挥气象服务的趋利避害、减灾增收作用。

独特、复杂和多样化的地貌也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先天的优质绿色旅游资源。但是去哪玩、玩什么又该如何抉择呢?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生态气候资源评估,挖掘好山好水好生态,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建设。2020年11月,林芝市鲁朗景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正是依靠2015年鲁朗气象站改建升级成为生态环境站,在对基本气象要素监测的基础上,新纳入对空气含氧量、负氧离子含量和PM2.5的监测,以此出具符合标准的评估报告,从而获得好气候身份认证。

“过去人们对西藏固有的印象就是高海拔缺氧,而‘天然氧吧’称号成了景区打响招牌的一张‘金名片’。”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凌源俪说,有了天然氧吧观测数据支持,景区得以探索开发多项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越野跑、水上皮划艇等,游人参与热情高涨。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特色林下资源产品,为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挖掘更多气象“红利”。



2025新版最强4G/5G伪基站短信群发设备 这是一台真正的4G伪基站机器,短信群发广播机输出真正的4G频率。这台机器已经内置了额外的4G5G模块减速机,具有向4G5G手机发送数据的超快能力。
短信字符:2000个字符
速度:高达20万条短信/小时*
半径:300米至5公里
多址接入:✅
内置Wifi:✅
100%免费:✅
发件人号码已解锁:✅
便携式:✅
汽车支持:✅
无限任务:最多5个任务
多操作员:✅
多个ARFCN:单个
发件人姓名:✅
自动ARFCN:✅
即插即用:✅
IMSI缓存:✅
IMEI缓存:✅
实际计数:✅
即时消息✅

速度和半径取决于你周围的环境和你所在地区的人群。
尺寸大致相同的机器不可能获得更大的半径和速度。
我们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正在为这一领域使用最好的硬件和最新的软件。
因此,我们可以保证我们的产品能够在真实数据中达到最大可实现的速度和半径。
✅适用于各种商业短信广告:
-新推出楼盘,推广和销售新推出的物业,正在开发的楼盘和房屋。针对特定区域的潜在客户
-BC在线赌场,推广和吸引客户加入在线赌场游戏、在线娱乐、老虎机游戏、扑克、真人娱乐场等
-私人贷款,针对金融问题客户,金融问题客户,提供快速现金,快速贷款,即时贷款,私人贷款,许可贷款,金融贷款业务。
-酒店和SPA,推广酒店客房。酒店品牌。酒店水疗营销。
-餐厅和酒吧,夜总会,推广餐厅和酒吧菜单。商业品牌推广、餐饮营销、夜总会开幕式、品牌推广等
-购物中心,发送问候消息,基于位置的问候短信。
-政治家竞选营销、选举竞选营销、选举调查表。
-预警警报系统,灾害警报,紧急警报,海啸警报短信【政府预警系统】

2025 Lte 4G SMS Broadcast Machine Parameters:
1. Vehicle mounted or portable SMS bomber
2. 700 letters per message
3. Maximum power 120W
4. The coverage radius can reach 8km
5. Up to 50000 SMS messages can be sent per hour
6. Use numbers or letters as the sender's name
7. Simultaneous long-distance and short-distance transmission
8. You only need to set the configuration once to use it without restriction.


上一篇:机床行业步入上升周期

下一篇:守护“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