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文/耿鹏宇)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但近些年在奥运赛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降。为此,俄政府通过制定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战略、加强体育场馆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多项举措,重建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高高水平竞技运动成绩。
曾受“举国体制”荒废拖累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良好的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及原创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俄罗斯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缔造过无数辉煌。
然而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出现徘徊不前和竞争力下降的趋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参加了7届冬奥会,其成绩逐年下滑,在花样滑冰、冰舞、冰球、冬季两项等传统优势项目上表现也并不稳定。尽管2014年索契冬奥会,作为东道主的俄罗斯以13枚金牌和33枚奖牌的优异成绩重回巅峰,但2018年平昌冬奥会再次跌落谷底,俄冰雪军团仅获2枚金牌更是创下历史最差战绩。
接二连三的赛场失利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俄在竞技体育训练体制、运动员培养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其一度强大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逐渐荒废,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大幅缩减。由于经费不足,造成体育基础设施老化、落后,一些运动员甚至要租用国外场地进行训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和奖金偏低,使得大量高水平教练和运动员选择离开俄罗斯另谋出路;体育商业化发展使低收入家庭热爱运动的青少年无法获得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训练,限制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许多传统优势项目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