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践

[field:title/]

原标题:引人纳才激发办学活力

2021年底,哈尔滨新区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的一则招聘公告,吸引众多优秀教育工作者前来竞聘。“到新区,更多的是看重教育改革的理念、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一位应聘者表示。

哈尔滨新区2018年正式挂牌,针对原有基础教育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队伍不强以及和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极不匹配等问题,新区大刀阔斧进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办学体制、改革用人机制,赋能人才动力、激发办学活力。

校长:竞聘上岗 能上能下

按惯常,校长的选拔多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只升不降。为打破校长一当到底的“铁饭碗”模式,给更多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提供机会,2020年7月,哈尔滨新区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校长竞聘和职级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

“公开选聘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学校办好才是关键。”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成员,松北区副区长、教育局局长王媛说,“新区将干部任用、教师招聘、岗位设置、工资审批等九类20余项由区人社局、区编委办、区组织部等部门移转的事权下放给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又把权限下放给学区、学校,实现学区、学校人权、财权、事权的统一,给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谁有能力谁上,激发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哈尔滨新区利民第二中学校长齐全通过公开竞聘走上校长岗位,他用同样的方法选拔学校中层管理人员。

针对以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新区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涉及学校的‘三重一大’事项要经党组织会议和校务会议集体研究,教师代表大会通过,报教育局备案。此外,我们还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专家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以科学的评价倒逼校长提升办学质量,激发校长的创新精神和办学积极性,引领校长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王媛介绍。

据悉,“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全区110名正、副职校长实现竞聘上岗,履新率达到31.5%,校长平均年龄44.3岁,比改革前下降了3.6岁,校长最高年薪达50万,平均工资翻一番。

教师:区管校聘 可进可出

这个寒假,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教导主任丁萌特别忙,她带领老师做“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小学阶段数学每个单元的学科融合作业。“老师们踊跃参与其中,自我提升的积极性非常高。”丁萌说,这得益于新区“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年纪大的无欲无求,评完职称的高枕无忧,没有目标的得过且过。以往学校普遍存在这三种类型老师,令管理者非常头痛。

哈尔滨新区实施教师“区管校聘”改革,编制由新区统一管理,学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考核退出制度。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不仅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解决了中小学教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突破了教师管理和交流轮岗体制上的障碍,实现了教师队伍校内结构合理、校际配比均衡、区域整体优化。

“全体教师重新起立找座位,激发了他们的内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经常有老师主动来找我,要求增加课时、担任班主任、报名参加教学比赛。”改革后,丁萌感觉教师队伍越来越好带了。

“寒假一直在给自己充电。”师范附属小学美术教师冯双双说,区管校聘突破了以往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限制,给了教师双向选择的机会,她从一所乡村学校竞聘到现在的岗位,成长进步特别快。“非常珍惜难得的机会,除了参加学校的各项培训外,我业余时间经常在网上听专家的前沿讲座。”

为鼓励教师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流动,哈尔滨新区采取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政策倾斜措施,鼓励教师流动轮岗。目前,全区34所公办中小学近3000名教职工实现全员竞聘上岗,355名教师完成交流轮岗。

学校:引人纳才 打造品牌

改革,释放了学校的发展活力,也增强了新区引人纳才的吸引力,一批怀揣教育情怀的有志者来此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邰慧便是其中之一。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邰慧曾在哈尔滨老牌的优质小学做班主任工作30年,获奖无数,多项殊荣加身的她决定放弃原有的舒适区,来到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任小学部校长,开始新的事业和挑战。“新区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搭建平台,鼓励校长自主创新开展工作,深深打动了我。”邰慧希望用爱和真心做好教育事业,“原来我是一名好老师,影响一个班的学生,以后希望能培养一批好老师,影响更多学生。”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周迪也是被新区的教育改革政策吸引,2020年6月来到新区第二学校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新区为年轻教师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很多帮助和机遇,设有拎包入住的青年教师公寓,免费班车,经常性开展专业培训,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20年以来,哈尔滨新区面向全国引进名校长、骨干教师、名校毕业生54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5人。

“以前,新区基础教育薄弱,好的学校都在老城区,但凡家里条件稍好些的,都把孩子转走,这两年,大不一样了,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一位学生家长感慨道。

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合作办学、改造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学校。近几年,随着新区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每年增长3000人左右。

“我们将持续推进‘三维六面’20项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新区教育水平。‘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学校28所、幼儿园39所、托育中心4所,增加学位7万余个,力争建一所、优一所、强一所,让每一个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王媛说。(记者 张士英)




上一篇:西安交大:在科技强国路上传承“西迁精神”

下一篇:唯改革评价机制能刨除假论文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