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依托智能终端控制无人车前出侦察。刘博宇摄
“就像蜜蜂采蜜,只有把更远更多的花蜜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甜更厚的结晶。”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领导如是说。
该院让学员带着实战眼光来审视毕业设计课题,到部队接受实践检验,全面了解无人装备运用现状,深度参与战法设计与科技创新,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创新创造热情,更有效地克服了“水土不服”现象,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提升学员毕业课题的“含战量”
“不同于仿真环境中的单纯躲避障碍,作战中还需要考虑禁飞区、对手防空力量等现实问题,这些‘打仗需求’必须考虑进来。”这几天,国防科技大学无人机技术与保障专业本科学员陈柯志在部队导师的指导下,正加紧修改他的本科毕业设计。
陈柯志的部队导师是空军航空兵某旅的高级工程师,导师与陈柯志专业对口、技术相通,他的建议总能直击关键,让陈柯志的毕业设计实用性更强。
记者看到,在部队导师名册上,该旅参谋长、作训科长、保障科长等涉及作战谋划的指挥人员赫然在列,毕业设计从技术研究向作战能力生成的“传动链条”正加速起步。
为提升学员毕业课题“含战量”,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将教员、学员分批派驻到多个任务部队,在演训任务一线开展联教联训,加速培养部队急需专业人才。
今年初,该院与陆军第73集团军签订“备战打仗”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无人+”“智能+”等战斗力生成新领域,贯通“参观见习、教学授课、学习培训、课题攻关、试验论证、演训实践”6个合作重点,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协同育人方面形成“战教一体、学训结合”的有益探索。目前,该院已与十多家一线部队签订合作协议,一批实战化技术需求已经进入学员毕设选题库。
规范的战术部署、密集的装备调用、复杂的电磁对抗,一场场高自由度的红蓝对抗让毕业学员大呼过瘾。“指挥员对装备性能的发挥影响很大,我将结合对抗环境下的装备运用特点完善毕业设计。”学员田绍鹏说。
部队和院校资源共享、协同育人
部队需求牵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催生协同育人。在西北某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智能科学学院教授牛轶峰正与工作人员复盘学员岗前综合演练,以期总结合作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效益。
前不久,150余名无人机技术与保障任职专业本科学员在这里进行实装操作,依托该中心现有的我军多型号无人机和齐备的试训场地,学员亲手完成了实机装配、地面操作、航线规划、空域申请、预警侦察等多项实践科目。
如今,该院已与多个试验训练基地建立共育机制,探寻贴近部队的组训模式,切实把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融入装备作战运用中。
“今年校内的对抗演练,我们投入了多型无人机、无人车等装备,有效增强了空地协同对抗力度。”采访中,该院无人作战系统科技团队成员王楠大方地展示实践课程改革成果。
前不久,他们将部队演训模式“搬进”毕业综合演练场,邀请多名特战旅分队指挥员现场指导班组战术,并且将作战准备时间压缩在1小时内,让学员在真装备、多要素、全流程中感受实战氛围。
在该院无人作战研究中心,记者看到本科毕业实践课程的筹划图上,前后衔接、色彩丰富的装备使用要点贴满了半面墙,教授们正依托学员毕业综合演练,推演构建城市作战的无人装备使用指南。
“让学员脑海中多一种战法,未来战场就多一分胜利的机会。”无人作战领域专家孙振平研究员对此颇有信心。去年,他主讲的《无人作战》课程获评军队精品在线课程。如今,教员们正探索建立集装备预研、作战运用与演练验证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未来将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多维度培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陈 曦 余 杰 记者 张 强)
下一篇:试题情境平实 引导教学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