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伊春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这张国家级生态建设“金名片”背后,是伊春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行动,也是伊春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持续恢复,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真实写照。
高位推进 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
400万公顷浩瀚森林、40万公顷大美湿地、702条清澈河流……这是伊春的生态家底。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伊春在全国全省生态建设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论坛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时说:“伊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政治嘱托,围绕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新答卷,以‘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按照省委建设‘绿色龙江’、推进生态振兴的部署要求,着力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以推进‘一区、两地、三城’建设和‘双振兴’为实践路径,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伊春实践。”
“一区”就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伊春市将其作为引领性工程,于2021年3月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对标对表创建标准要求,充分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将6大类36项指标分解到40个部门单位,挂图作战,打铃交卷,有序有力推进工作落实。
回顾创建历程,隋洪波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指挥,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聘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月例会’‘周调度’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咬定目标不放松,集中注意力抓落实,36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进一步擦亮了小兴安岭生态底色,夯实了生态发展硬实力。”
这样一组数据诠释了伊春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成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46.4%;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全省最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6个子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4项指标全部完成;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8%,约是全国平均水平3.5倍;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达1.6万亿元。
重拳出击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顶级植物群落红松林郁郁葱葱,越来越多的中华秋沙鸭、白头鹤来此栖息,野生东北虎重现踪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极目远眺,无边无际的“伊春蓝”惊艳了每一个人的双眼。上海游客林先生将镜头对准了湛蓝的天空,感慨地说:“早就听闻伊春的生态环境优美,今天感受到了这座宜居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近年来,伊春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综合指数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减少排放,让天更蓝: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严控秸秆露天焚烧,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管理能力。
减少排污,让水更清: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进河流水生态修复,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提高河流水环境质量。
减少污染,让地更绿:整体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全面构建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共61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起“1+61”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
2022年,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7%。全市优良水体比例100%(剔除环境本底影响),连续九年在全省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为优秀等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100%。落实碳达峰“1+N”政策体系,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9.4%,居全省首位。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称号。
以“绿”为媒 走好生态富民路
伊春市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持续释放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主业,与华侨城集团景区赋能合作,与大连万达集团携手冰雪旅游,林都号高端旅游列车开行,和顺堂中医馆开馆,森林康养、汽车营地、特色民宿……文旅融合新业态竞相涌现、蓬勃兴起,先后荣获“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吸引八方来客,“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元。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各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3.5万人次、同比增长505.9%,实现旅游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533.6%。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林场,溪水林场、北星村等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样板”越来越多。今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铁力市年丰村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农家乐的经营者李明说:“今年不但水稻丰收了,旅游业也火了,我们守着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
小兴安岭大森林孕育丰厚森林物产,是践行大食物观理想之地。伊春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43万亩,建成特色种养基地205个,链上企业达52家,蓝莓、红松籽、桦树汁、刺五加、森林猪、冷水鱼……森林食品、林都北药全链条发展,更多“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上百姓餐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资源转化核心项目库入库项目71个、总投资979.4亿元。全市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贷款到位资金10.4亿元。大力发展“碳汇经济”“氧吧经济”,溪水林场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绿色成为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亮丽底色。
制度引领 实现生态建设长效化
伊春市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同题共答,与省生态环境厅、林草局、林科院建立厅(局、院)市共建机制,广泛开展“全国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2021年设立“伊春生态日”,成功举办两届系列活动,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废弃食用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全省第一部单一树种红松保护条例……近年来,伊春市先后完成生态环保领域地方立法5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制度之治、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建立党政企一体化森防体系,防灭火一体化改革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三到位、全覆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培育和弘扬林区生态文化,推出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歌曲《森林里的家》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力作,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成为人们自觉行动,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新起点新征程,接续奋进再出发。11月22日,伊春市召开市级林长会议暨创建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动员会议,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锚定创建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林草治理北方区域样板;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北方区域样板;挖掘林草资源内生动力,打造绿色发展北方区域样板,以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地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建设绿色龙江、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赵斌 记者 贾红路)
上一篇:黑龙江省21家企业亮相链博会
下一篇:寒区试车 黑河补链延链升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