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全面通水满9年
一渠清水润燕赵
今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泜河退水闸向泜河实施生态补水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苑立立摄
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河北供水192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5100多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滹沱河补水1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今年以来,河北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8条常态化补水河道补水2.2亿立方米,“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河北众多河湖的常驻风景
一渠连南北,天河通水来。
12月18日,在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南营村,一泓丹江水穿漳河倒虹吸后,沿着渠道奔涌而来,从河南进入河北。到这一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段全面通水满9年。
滚滚南来水,北上润燕赵。从生活生产用水到生态用水,从总干渠到配套工程,从“引得多”到“引得多、用得好”……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河北供水192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5100多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为河北“解渴”,每年可增加约30亿立方米供水能力
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是我国的基本水情。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调南水解北渴的梦想变为现实。
龙头开,南水来。“以前的水又苦又咸,现在长江水干净又好喝。”12月11日,衡水市枣强县张秀屯镇张秀屯村村民刘安梅说。
多年来,地处黑龙港流域的枣强县,属于华北大漏斗的核心区,地下水每升含氟量高达1.8毫克至3毫克,远超我国饮用水每升含氟量低于1毫克的标准。由于农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氟斑牙、氟骨症等疾病大量出现。2019年10月,枣强县在全县实施户户通江水工程,百姓彻底告别了苦咸高氟水。
这条调水线,也是一条生命线。
“目前,衡水、沧州等城市实现南水北调水全覆盖,我省受水区近3000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优质南水北调水。”省水利厅农水水电处处长张泉凤表示。
千里南水润燕赵。不仅是生活用水,优质的江水也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一家合金钢生产企业,位于邯郸市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对用水要求较高。“过去企业用自备井,水质偏硬,生产车间用水前需要进行软化处理。”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告诉笔者,用上南水北调水后,水质明显变好,不仅用水成本降低,产品表面质量还明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河北是资源型缺水地区,缺水问题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江水的到来缓解了河北的“缺水之痛”。
如今,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在河北境内长达596公里的大动脉,邯郸、邢台等7市和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区共90多个县(市、区)能调引长江水,每年可增加约30亿立方米供水能力。经我省北上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还能进一步提升京津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善京津冀地区的供水格局和水资源配置。
河流迎来“生态蝶变”,河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在河北,一渠清水北上,“牵手”本地水等多水源,让原来满目疮痍的河流迎来“生态蝶变”。
走进南水北调中线临城管理处,清澈的江水沿着泜河退水闸奔涌向前,源源不断地流向泜河河道。今年以来,泜河退水闸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个退水闸,已向河北16条(个)河湖持续实施生态补水3.7亿立方米。
泜河是隆尧县的重要河流之一,在隆尧境内全长33公里。“几年前,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泜河沿岸生产生活用水量骤增,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落沙现,河道内荒凉如沙漠。”隆尧县水务局局长张瑞强说,通过南水北调水、本地水等多水源向河道补水,不仅有效解决了地表水短缺问题,还有利于补充涵养地下水水源,应对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的不利形势。
生态补水让泜河实现“新生”。2018年9月,隆尧县谋划实施泜河生态涵养工程,33公里长的泜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县境内泜河每年蓄水约3600万立方米,逐步形成了约760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以泜河为核心的泜河生态观光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滹沱河,也因多水源联合补水展露新颜,水库以下河段已保持常年有水状态超6年。
滹沱河曾一度被称为“石门伤疤”,成为石家庄主要的风沙来源地。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作为缺水省份,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离不开各类水源的补给。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河北围绕多引外调水,以保障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安全为底线,以复苏河北生态环境、助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目标,有序实施河湖生态补水。
数据显示,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滹沱河补水1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再现了“常年有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在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诸如滹沱河等与中线总干渠交叉的河流,受益于引江生态补水,河道生态水量保障程度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省水利厅调水管理处处长郭世娟说。
今年以来,河北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8条常态化补水河道补水2.2亿立方米,河流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同步得到修复,“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河北众多河湖的常驻风景。
完善输水管网,2500多公里配套工程发力用足用好引江水
配套工程是用足用好长江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河北省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包括廊涿干渠、保沧干渠等4条跨市输水干渠和受水区水厂以上供水管线,全长2500多公里。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12月17日,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三河市穿越燕郊东环路、大厂回族自治县穿越G230国道等8处顶管作业正如火如荼进行。
多年来,作为河北唯一没有水库的设区市,廊坊市辖区内绝大多数河道常年缺水。尤其是还未纳入南水北调受水范围内的廊坊市北三县,由于近年来上游来水逐年减少,地表水资源非常紧缺。
科学利用南水北调水,是破解“单一水源”“缺水之困”的重要途径。“项目建成后,廊坊将实现当地供水由单一水源到‘双水源’的转变,进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保障水质安全。”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管理部负责人李咏起说。
目前,南水北调水已成为河北受水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供水格局。源源不断的“南水”,为干渴的河北带来甘霖,在河北得到了充分利用。
走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石津干渠西北泵站管理处,在中控室显示屏幕上,引水闸、主厂房、泵站机组等模拟场景循环切换,机组运行参数、工情、水位、视频监控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引江水进入石家庄水厂的重要节点。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引水调水更加安全可控、精准高效。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开展了管线高杆视频智能监视、无人机巡查和界桩标识在线健康监测等新技术试点应用,上线运行了安全风险双控云管平台。“我们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达到了稳定供水、高效用水、科学管水等效果。”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吴广聚表示。
引水更要节水。河北坚持节水优先,围绕受水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持续在受水区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健全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南水北调受水区用水效率持续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河北正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一批联网、补网、强链项目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随着引江、引黄等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本地水利工程的顺畅衔接,全省的现代水网体系将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任树春)
下一篇:河北沧州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