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用好改革“重要法宝”,点燃“北工南农”

[field:title/]

1977年春,东明县尝试实行“大包干”,拉开山东农村土地承包改革的序幕。东明县历届党委、政府坚持用好改革“重要法宝”,使东明县一步步从一个贫困县,发展到现在拥有“北工南农”空间布局的工业强县、农业大县。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激发动力活力,东明——

点燃“北工南农”双引擎

当下,山东东明石化集团30万吨UPC科技试验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开足马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

这一项目是菏泽市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全省力推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主要建设世界首台套30万吨/年原油裂解制烯烃装置,是东明石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也是东明县“北工”建设突破的重要一步。

“东明石化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成功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即UPC技术,解决了石化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原油到化工品的直接转化,与传统“炼化一体”工艺相比,生产同等规模的烯烃产品,原油资源消耗降低约60%,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东明石化从一个生产手段单一、年炼油能力不足30万吨的地方小炼油厂,快速发展成为集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热电、物流中转、进出口等于一体的中国500强企业,是东明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1977年春,东明县尝试实行“大包干”,拉开山东农村土地承包改革的序幕。东明县历届党委、政府坚持用好改革“重要法宝”,使东明县一步步从一个贫困县,发展到现在拥有“北工南农”空间布局的工业强县、农业大县。

东明县立足南北产业特色鲜明、差异显著的发展实际和自身比较优势,谋划实施“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双引擎驱动,以错位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然后达到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东明县“北工”,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锚定工业强县战略,东明县坚定不移抓工业、兴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在北部功能区集中精力推进东明石化30万吨UPC科技试验工程、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通过链式运作、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链条现代化。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高端化工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全县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菏泽市第一。

为促进南部功能区生态绿色发展,东明县大力推进东新农场建设,全力打造“南农”先行区。各乡镇立足各自区位优势,全面铺开土地规模化流转工作,小田变大田,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我在刘楼镇承包土地1700亩,大田统一管理、耕种、飞防。小麦定点回收,一亩地的收益达到500元。”刘楼镇的种粮大户任艳强,盘点着今年的小麦收成。

之前,任艳强所在的邓王新村,3000亩土地上,分散着430多户,很难进行统一管理。东明县以刘楼镇为试点,探索在承包权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合并分散耕地,实现小田变大田,进行规模化种植。

为了给农民和承包户吃下“定心丸”,刘楼镇采取“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民自愿、国有公司运营”的工作思路,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本村村民耕地,签订委托租赁协议,由镇属国有公司统一向专业农业公司流转。土地规模流转后,实现统一旋耕、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五个统一”,并确保每年9月15日前将土地流转款打到农户手中。

去年,刘楼镇1000亩以上的整体流转地块有5个。有了成方连片的土地,拖拉机手李海领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40多台农机具,提供耕种管收全流程服务。“用大型机械作业,播种,每亩比市场价便宜10元钱;犁地,每亩能便宜20元。每亩地产量能增长200斤。”

目前,东明县具备生产托管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规模较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有20多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700余家,发展适度经营总面积53万亩。

东明“南农”,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东明县实行差异化制度供给、资源要素供给,并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功能区和发展组团定位差异,建立分类考核机制,除共性考核指标外,设置功能区区域性考核指标,分类考核排名。北部功能区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南部功能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同时建立资源配置机制,对土地资源、能耗容量、排放指标及政策资金进行分类投放,全县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及建设用地和环境容量指标向北部区域集中。南部功能区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凡引进的工业项目一律采取“飞地经济”模式落地到北部工业区,享受税收分成。

“‘北工南农’是东明县历次改革之后,又一次深化改革的缩影。下一步,东明县将以改革者的姿态,再次勇踏改革路,续写时代新篇章。”东明县委书记孙迁国说。(王兆锋 代明)




上一篇:小摊位连着大民生,聊城市变堵为疏设置52处便民

下一篇:夜经济出圈,不只靠“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