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带九村”新思路 唤醒沉睡村庄

[field:title/]

临沭县曹庄镇马庄村与企业联合,将一处闲置院落打造成集围炉煮茶、轰趴团建等功能于一体的“如院”。(□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卢星辰 报道)

12月3日,从临沭县曹庄镇马庄村村头往村里走,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民居门前,不少村民在家门口种了绿植,天气虽然寒冷,仍旧绿意盎然。在村子中心,游客相携走进文创店铺;在敬老食堂,村里的老人有说有笑,等候开饭;在柳编小院,做手工的阿姨正在赶工……

自临沭县打造“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实施“一村带九村”以来,在朱村的带动下,马庄村这个缺乏发展活力的小村庄也被“唤醒”了。

近三成院落曾长时间空置

每天在村子里转一转,看到村里相继开了民宿、农家乐,游客散了一拨又来一拨,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廷仍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在他的记忆里,村里平日很少见到年轻人。

“以前村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民房是长时间空置的。”马玉廷说,“村里没有赚钱的营生,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有一些还在城市安家落户,只在过年过节时才回来住几天。”

缺少年轻人是村庄发展缓慢的原因,而村庄整体居住环境差则是留不住年轻人的诱因之一。记者从马玉廷的描述中,在脑海里还原了马庄村以前的村貌:裸露的黄土地上布满砖块、碎石,汽车经过后,扬起的灰尘好长时间才消散;河道两旁杂草丛生,河边的生活垃圾气味难闻;村里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杂草在春夏肆意生长后,又在秋冬的寒风里泛着枯黄。

“有时候村民从外地回来处理事情,回来一两天,吃住也不在村里,都去镇上或者县城里。”马玉廷说,“村里没有饭店,也没有宾馆,确实没办法解决吃住问题。”

马庄村也曾尝试过唤醒“沉睡”的村庄。在一次外出学习时,马玉廷看到其他村庄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动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心思。马庄村西边有岌山,紧挨着朱村,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能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一起发展乡村旅游与红色研学?在村里装上儿童小火车,挖一个可以捞鱼的小水池,再在岌山的山沟里建个滑雪场,这是马玉廷的初步打算。

由于没有资金,没有政策指引,也没有专业的人才团队,马玉廷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最终止于规划阶段。

“一村带九村”带来发展新思路

转机出现在临沭县提出打造“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后。

近年来,临沭县以“中国红村”朱村为核心实施“一村带九村”,以片区思维、共富理念,全力打造沂蒙老区“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区。“好日子”片区覆盖8个行政村10个党支部,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1.7万,马庄村成了“九村”中的一员。

“好日子”片区以大力实施“百千工程”为切入点,硬化道路、铺设排水管道、栽植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村民生活提供硬保障;建设垃圾分类亭、光伏电站、农村文体广场,为乡村发展带来软实力。昔日破旧的偏远小村,如今迸发出勃勃生机。

在片区党委的推动下,马庄村的村容大变样,但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马玉廷又犯了难。

今年5月份,马庄村第一次“夜话好日子”讨论会就在党群服务中心外的杜仲树下开始了。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马玉廷抛出了这个问题。

“孩子放了学在家老是玩手机,要是能有个地方让他们集中学习就好了。”村民马文慧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村民畅所欲言,用语言勾勒出理想中的好日子。

“能在家门口编个筐子赚点生活费挺好的,这样既能照顾家里和孩子,还不耽误赚钱。”

“我觉得村里的路需要修一修,再种点花草美化一下,让村庄居住环境再提升提升。”

“我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能有个食堂集中管饭倒是挺好的。”

……

“好日子”示范区注重因地制宜,依据各村资源禀赋,立足区位、环境、基础设施等,坚持“一村一品”,使示范片区创建符合乡村发展实际,路径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在片区共富、“一村一品”工作的推动下,马玉廷的“乡村旅游梦”成真了。“我们把村里拾掇得干净漂亮,游客在朱村游玩一圈后,也愿意顺路来马庄村逛一逛。现在村里有民宿也有农家乐,游客在这里吃喝都不成问题。”马玉廷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幸福小院里的好日子

“好日子”示范区“乡福里”项目以“村集体主导+社会经营主体合作+群众参与”的模式运营,村集体盘活闲置宅基地,引进经营方,大力发展“非遗手造”、民宿等幸福小院经济,引流朱村旅游区及周边游客。目前马庄村已建设12处数字幸福小院。

11月18日,琅琅读书声从61号院传出,一堂精彩的国学课开讲了。作为国学爱好者,马文慧邀请国学老师在61号院不定期开设国学课堂。“经济条件好了,文化素养也要跟上,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我在‘夜话好日子’时,第一个提出在村里开国学课堂。”马文慧说,除了上国学课,61号院设置“五点半课堂”,每天都有老师来辅导孩子们功课,并进行课外指导、红色研学等。

孩子学习的事情有了着落,让村民在家门口赚钱的38号小院也打造起来了。38号院由曹庄镇妇联部门牵头,与工艺品公司共同建设。为了让妇女们多挣钱,工艺品公司不定期派老师到38号院传授柳编技艺,并将附加值高的订单优先派往马庄村。“编一个吊篮能赚一块五,我每天忙完家里的活,过来编一会儿,一天也能赚个50多块钱。”马庄村村民马西平说,村里十余位妇女闲暇时都会来到38号小院,边聊天边做柳编,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

“村里现在条件好了,除了能在家门口多赚点钱,老人还能在食堂免费吃饭。”马西平提到的食堂,是99号院。99号院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洗衣、洗浴、体检等助老服务,其中8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助餐服务。为让99号院长期运转下去,片区设立了“好日子”孝善基金,实行财政支持一点、镇村拿一点、村民捐一点、慈善总会筹一点的办法,目前已经募集善款20多万元,保证了小院的正常运营。

47号院里,结合群众健康养生的需求,村医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艾灸等康养服务;626号院则布置了非遗文化体验区、非遗文创展示区、非遗手造销售区3个功能区,以非遗文创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潜力……

“马庄村真的被‘唤醒’了,变得有活力了。”马玉廷说,“村里还有不少闲置的院落,我们将根据村民的需求,继续打造更多幸福小院,带领村民共赴好日子。”(王思晴 陈秀焘 陈晓婷)




上一篇: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下一篇:山东: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