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优势,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field:title/]

刚刚闭幕的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如何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新优势?省委财经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大众日报等媒体记者提问,就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1.明年经济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具体来看,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哪些有利条件?

此次会议对我省经济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这些成效本身就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总的看,2023年,全省上下坚定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改革开放、保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省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巩固向好态势。

具体看,新成效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据相关预测,能够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总量有望迈上9万亿元台阶、过万亿城市有望达到3个;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运行稳中向好,服务业稳步回升,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四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协同发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就业、文化、教育等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各类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还要看到,国家持续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稳增长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新增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相继落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叠加效应逐步显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日益增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等等,这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判断,虽然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等风险挑战,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发展利好因素正加速集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定不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成效。

2.明年,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需突出哪些重点领域、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围绕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实施4大行动: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重点产业,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加大设备更新奖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实施1万个以上技改项目,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山钢日照精品基地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集约发展行动。新兴产业蕴含强劲发展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综合施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如,“新三样”产业,要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培育壮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规模。

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未来产业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要充分利用我省产业、技术等基础优势,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型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产业超前布局、抢占先机,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处于“萌芽期”,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精心呵护、审慎监管,促其尽快成长壮大。

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补短提升行动。要抢抓有利时机,落实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聚焦重点领域,用好引导资金,统筹抓好载体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巩固和增强服务业发展成效。研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政策,抓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顺应群众生活多元化需求,提升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强化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力量,要牢牢把握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产业发展技术攻坚。凝练11条标志性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磁悬浮等战略领域,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实施未来产业源头创新行动,编制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探索建设未来科技园区,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注重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推动崂山实验室建设,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组建一批省实验室,在更多龙头科技企业布局重点实验室,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持续提升企业参与度。注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2+N”人才雁阵格局,强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提升行动,建立青年科学家长期滚动支持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让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到产业创新上。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作用,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科技领军企业量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完善“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建立“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完善“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推广机制,健全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打造立足山东、联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4.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如何精准突破,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争取更大成效?

今年,我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指导意见,系统部署了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当前,路线图、时间表比较明确,相关举措、推进机制正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做强数字经济、塑造新优势,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

培优育强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数字龙头企业问题解决绿色通道,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选优培强一批龙头企业,助推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经济集群聚势。

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要集聚省市县各级力量,加快构建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一体化服务生态,汇聚优质服务商,高质高效服务全省中小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深化“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聚焦行业转型痛点和共性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重点行业“产业大脑”,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打造一批典型场景解决案例。

整合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算力资源,发挥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作用,合理布局通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增强算力供给能力。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新建一批新型数据中心,着力提升智能算力比例。同时,新建一批5G基站,提升5G网络供给能力和赋能水平。

健全完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要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出台数据资源管理标准,建成汇聚、治理、应用管理体系,遴选部分数据要素型重点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促进数据“资源”变“资产”。

5.扩内需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针对当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努力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持续强化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上争取新进展。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主要在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旅消费等方面下功夫,比如,积极发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数字消费;制定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稳定扩大传统消费。主要包括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家居消费、文旅消费等,比如,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加快公共区域、居民小区等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消费扩容。丰富优化消费环境。深化“惠享山东消费年”等活动,培育“国潮”消费热点,高质量建设智慧商圈等消费载体,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居民身边的“消费圈”“幸福圈”。同时,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持续增收,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2024年,要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重要位置,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防灾减灾、产业升级等,围绕数字经济、能源转型、传统产业转型、“新三样”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推动投资扩量增效。工作中,突出项目化推进,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思路,聚焦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健全全过程闭环式服务推进体系。尤其要落实好领导帮包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推进专班,及时解决困难问题,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突出市场化运作,建立向民间资本推荐的项目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PPP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着力打造综合服务保障平台,吸引更多创投风投机构落户山东。突出精准化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能耗煤耗保障措施,探索批次建设用地省级审批权下放,多措并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多元化招引,以京津冀、长三角等为重点,创新基金、股权、产业链等招商方式,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6.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明年如何持续抓好“三农”工作?

今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考察特色农业,作出“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牢记嘱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我省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粮省,今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增量居全国第二、粮食主产区第一。抓好粮食生产,要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突破一批种源技术,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吨半粮”产能建设,让“齐鲁粮仓”装得更满更实。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是山东突出的比较优势,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强龙头”,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五百亿元的企业。“补链条”,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加快培育石榴、食用菌、对虾等“特优精”产业集群。“兴业态”,建设运营好“齐鲁农超”农产品交易平台,新建一批智慧农业基地。“树品牌”,举办好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等活动,擦亮“好品山东”农产品名片。

坚持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片区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因村因地而宜,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村和片区规划,做实国有企业与片区“一对一”合作,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片区。分区域制定示范片区建设指引,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东中西部片区补短板、扬优势、求突破,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7.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如何发挥优势,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方面争取更大进展?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当前,我省海洋强省建设处于关键时期,要筹划召开全省海洋发展大会,研究制定新时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海洋强省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海洋强省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

持续加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海洋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开展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持续加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LNG接收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加密国际海运航线,巩固港口吞吐量领先优势。开展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打造一批港产城融合标杆。

持续加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美丽海洋”建设,编制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加快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打造千里海岸观光廊道。组织开展蓝碳项目交易试点,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修复水平,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

8.这次会议,对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这次会议从深化“四减四增”行动、健全美丽山东建设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要求。围绕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提升新能源供给消纳水平,加快建设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进陆上风电,鼓励因地制宜推进三四代核电、氢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推动绿电就地转化。要加快传统能源优化升级,我省电力热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要有序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的前提下,推动低效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力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更加注重协同配合,像国Ⅲ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要尽快研究制定政策,打好“组合拳”,完成淘汰任务。开展水质保障专项行动,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加快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推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废钢铁、再生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完善循环利用体系,做强相关产业。高标准推进碳排放双控国家试点,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近零碳创建等试点示范,推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

9.如何把握、用好基础优势,在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方面争取更大成效?

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突出抓好新市场、新业态、新优势、新平台“四个新”。深入实施境外百展计划,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拓展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做强做大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中间品贸易进出口。分类施策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小微外贸企业,扩大“新三样”等出口规模。放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优势,扩大大宗商品进口规模。

推动外资稳规模扩增量。着力打造“投资山东”招商品牌,举办系列重大经贸活动,用好跨国公司恳谈会等机制,重点加强与中东、新加坡和香港地区资本市场合作,引进一批外资项目。抓住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和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抓实外资项目招引落地。加强重点外资项目服务,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提升开放平台综合能级。重点抓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园区平台。比如,上合示范区要加快国际枢纽港等载体建设;自贸试验区要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实施试点任务;开发区要深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落实落地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要高水平建设16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参与重大标志性工程、“小而美”民生项目等。

10.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如何更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我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先后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出台支持意见、作出全面部署。总的看,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有短板不足。比如,有的民营企业反映,还存在市场准入难等问题。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实施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玻璃门”“土条例”,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深化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研究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在优化支持帮扶上下功夫。加大惠企政策集成供给力度,开展欠款清理、减税降费专项行动,促进民营企业降本减负、扩产增效。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发挥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健全民营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进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选树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在优化常态沟通上下功夫。依托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开展政企沟通圆桌会、企业家会客厅等,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用好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发挥接诉即办平台和“四进”工作队作用,动态征集招投标不公正待遇等问题,及时解决、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积极回应民营企业需求。推进企业执法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11.当前,我省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面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新形势,如何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这次会议提出促进住房合理消费、实施“三大工程”、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等,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领域下步工作重点。要以“稳市场、化风险、促转型”为主线,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方向,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模式就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完善制度,健全商品房预售制,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抓好现房销售试点,同步推进土地、金融、财税等配套制度改革。实施“三大工程”,济南、青岛要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住房,谋划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要加快建设高品质住宅,提升住宅建设全生命周期品质,满足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加大对现房销售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房企从开发销售向开发运营管理转型。

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面评估和动态调整已出台政策措施,需求端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供给端要增加优质地块供应,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和出让条件,提高住房消费和房企投资信心。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推动“卖旧买新”“带押过户”,促进二手房流通。租房方面,鼓励各地收购存量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升租房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力化解房地产风险。一方面,把保交楼作为硬任务,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全力推进建设交付,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完善省市县三级包保责任制,压实房地产企业主体责任,盯紧预售许可审批和预售资金监管两个关键环节,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同时,要加快落实房地产贷款增速“三个不低于”要求,建立省级房地产企业“白名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切实稳住行业流动性。

12.如何精准防控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对于当前部分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要坚定信心,强化举措,妥善防控,坚决守好守牢安全底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保障。

着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引导各级树立“发展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意识,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坚持“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借低还高”,严格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多措并举化解地方债务。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大额授信企业、上市公司、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全面强化监管,切实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着力防范化解能源安全风险。统筹省内外资源,强化煤炭增产增供,加强支撑性电源建设,稳定外电入鲁规模,做好煤炭及油气储备,确保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接纳省外来电达到一定规模。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新增资源量和新探明储量矿种“双突破”。

着力抓好其他各领域风险防范。比如,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要压实各方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统筹抓好食品药品、疫病防控、网络信息等各领域安全工作,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




上一篇:齐鲁乡村美如画 好戏连台开新篇

下一篇:在认清形势中坚定信心决心——论做好新一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