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将“源头活水”注入思政工作

[field:title/]

原标题:将“源头活水”注入思政工作

   黄河路、长江路、珠江路,小浪底音乐台、三峡石、华夏水利先贤颂……走进河海大学校园,浓厚的“水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学校打造的“形象之水”,也是学校思政工作的“源头活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水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水利报国之志。

  融水德:在大国工程中开好水课堂

   “三峡工程的总设计师是我们的杰出校友郑守仁院士,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长江建设一线,风餐露宿、临难涉险,站在党旗下发出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长江献出毕生心血’的誓言。”在每年的开学第一课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都会讲述百年来河海人接续奋斗、守护江河的感人故事,为青年学子立根铸魂。

   不仅仅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在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一大批大国工程中,都有河海人作出的突出贡献。学校把来自工程实践的生动案例,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使命,培育治水兴邦的“国之大者”。

   2018年,“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学校派出师生分赴广州、珠海、上海、天津等地,登连心桥、上人工岛、探总营地、访建设者,深入采访了近40名河海筑桥人。

   聆听完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后,学生深受教育。在河海,每年有超半数的学生选择到江河湖海里建功立业。

  知水情:在广阔天地里讲好水故事

   长期以来,河海大学对学生辅导员有一项“特殊要求”,每年暑假,他们都会被派往一线水利单位,接受一个月的“顶岗实践”培训。河海大学校长徐辉说:“做思政工作要抓住主体,从源头解决问题,以水育人必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作为水利特色高校的学生辅导员,只有自己先走近水、熟悉水、热爱水,才有可能教给学生水知识、培养学生水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在水天地里成长成才。”

   在广阔天地接受实践教育的不仅仅是老师,学校还通过课程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

   开展“水文化诗词创作大赛”“节水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比赛,举办“水利史·水文化传承”学术报告,开设“校史讲堂”“长江大讲堂”等系列讲堂,聘请专家学者、模范人物、杰出校友进校担任思政特聘导师,围绕水管理、水科学、水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在“融盐于水”的课程思政中,讲好水故事传递水精神。

   河海大学充分发挥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把水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五大工程”,发挥所有课程的以水育人作用,打造了5门国家和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0余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彰水志:在水美相融中培育水情怀

   2020年,河海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原创的舞蹈《禹·志》作为江苏省唯一作品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培育建设项目。作品先后在学校迎新生晚会、跨年联欢晚会等校内外活动中演出10余次,2万余人次观演,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江苏省特等奖,起到了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的良好效果。

   结合新时代美育建设的要求与学校特色,近年来,学校围绕水主题创作了原创舞蹈《禹·志》《港珠澳大桥》、原创话剧《马克思》、原创合唱作品《青春河海》、原创校园歌曲《河海情》等一批优秀作品。

   “我们以大学生艺术团为抓手,以点带面实施美育教育重点突破,以江苏省高水平艺术团建设为重点抓手,以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为重点目标,以原创特色作品为重点项目,以校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师资,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创新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河海大学团委副书记、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朱乔说道。

   河海大学以水为题,将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在河风海韵的水美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培育新时代水情怀。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张 然)




上一篇:国家统计局: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已基本消除

下一篇:“婴儿宇宙”新理论助力“捕捉”原初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