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网”事

见到董在云时,她正在织网。东平湖刚刚开湖,她要做充足的准备。
  8岁开始,董在云就会划船,世代在东平湖捕鱼,一艘十来米的木船就是家。
  作为山东第二大淡水湖泊,东平湖是国务院确定的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江淮汩汩清流穿过这里,输向京津冀,润泽鲁北、胶东。
  董在云的记忆里,早年间东平湖水清、鱼多,可后来,水面越来越小,渔网越织越密,湖水越来越浑,甚至是彩虹色的,那是浮起的一层油膜。“一下雨,屋里都是泥,味道大得很。”
  那时有句顺口溜,“东平湖上竿连竿,只见箱围不见湖”。养殖所用的网箱网围如枷锁束缚水面,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网箱网围面积一度占到55%,过度投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加之滥捕滥捞、乱圈乱占、乱采乱挖,局部水域水质恶化为劣V类。
  2017年,东平县以清网净湖、拆违清障等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拉开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清除养殖网箱网围12.6万亩,清理“三无”船只2105艘,清退渔船3616艘;447处违建轰然倒地,781家“散乱污”企业先后关停,109处沿湖沿河砂场被清理……
  董在云成了镇里头一个同意拆除养殖网箱的人。“心里挺纠结的,但国家是为了子孙后代。”
  她的期盼没有落空,“舍弃一时利益,换来鸥翔水美”,收起网围的东平,铺展开一张张崭新的“网”:疏朗的生态滤网替代了密不透风的养殖围网,智慧的数据之网覆盖了传统的渔猎之网,璀璨的文旅星网点亮了沉寂岸线,通达的航运网连接起大江南北。
  看不见的网线,编织出一幅东平湖的崭新图景。

生态滤网

2018年,像往常一样来到东平湖畔观测,陈昌伦突然看到一只青头、褐身、肚皮白色的鸭子。
  这种水禽,拍了十几年鸟的陈昌伦也没见过,他把照片寄给专家,得到一个让人激动的名字:青头潜鸭。这种极危物种全球不到5000只,东平竟然出现了1600多只。“这种鸟对生态环境要求很苛刻,水污的地方它不待。”陈昌伦说。
  作为东平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苏胜利手里有一本东平新发现物种台账,在上面写下“青头潜鸭”这个名字后不久,2023到2024的两年间,台账上又增加白枕鹤、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四个名字,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放在过去几十年,这个数量都是罕见的。
  据统计,东平湖自然保护区已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生物种类较2009年分别增加63%、28%、39%。
  让它们投下信任票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东平湖湖水水质目前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核心区水体透明度突破3米。2024年东平湖自然岸线率达62%,较2019年增加34%。
  “我们不允许有一滴污水流进东平湖。”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陈继勇说。
  随着围网清退,一张生态滤网在东平铺展。
  一道在山。对80多处矿山进行修复,实施荒山造林1.8万亩,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一道在水。构建“活水保质”体系,实施大汶河、东平湖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河道清淤、岸线修复治理150余公里,加快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
  一道在林。打造环湖立体林网,在环东平湖、沿大汶河等关键区位实施“三边”生态廊道等工程,打造156万平方米生态防护林,实现绿岸护湖。
  一道在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学规范化管理,通过减肥减药、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一道在湖。建设环湖84公里生态隔离带,探索“湿地+”模式,修复湿地3万余亩。着力打造“生物+”系统,实施增殖放流,重构生态群落,恢复鱼草平衡。
  同时织密的还有监管网。东平构建“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监督模式,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打造“管委+执法+乡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新局面,推进全民护湖。
  为了保护水生植物,今年东平湖实施禁采。“我们公告以后,没有一个人再去采摘。”陈继勇说,“老百姓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

产业智网

东平县州城街道汶河湾渔业养殖基地,鱼群正在25米长的“跑道”上逆流而上。“跑道”的水流速度可调节,粪污和饲料残渣被冲刷到集污区内,经过处理的污水可循环利用。
  “这种养殖方式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鱼的品质还高。”公司负责人顾春雷说。
  祖祖辈辈在东平湖上捕鱼,“上岸”后,顾春雷舍不得水,在政策扶持下承包了这处养殖场,从撒网靠力气,变为养鱼看数据。“湖里大水面养殖不需要技术,有胆细心就挣钱。到了池塘养殖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池塘小,水的自净能力差,对技术要求很高。”
  养殖基地的智慧水产养殖控制屏上,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参数一目了然。24小时运作的传感器、自动投饵机、自动增氧机,织就了一张立体化的“智慧网”。
  “现在智能化养殖系统都缺不了了。”顾春雷说,通过科学养殖,鱼的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亩产增加了50%,单价提升了1.5倍,人工成本下降了30%。
  “湖里咱控制不了,现在在桶里养,不论生长状态还是水的质量,咱都能把握了。”听说能挣钱,老渔民王淑芹今年承包了26个圈养桶,进行高密度生态养鱼。第一批鲈鱼出售,一桶毛利润有4万元。
  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实施“30万亩生态渔业”工程,湖内25万亩保水渔业,湖外5万亩池塘特色养殖,“粗放式”养殖向生态智慧渔业转变。东平湖已有6个水产品获有机认证,东平湖大青虾、东平湖鲤鱼成功转化为地理标志产品,“坑塘生金”“水面生财”正在成真。
  “以前一斤鲢鱼只能卖到2元,现在翻了几倍。”东平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军说,“东平湖的鱼,东平县里都买不到,刚出湖就被外地客商拉走了。”
  好水不仅养出好鱼。客户老早就预定了东平县商老庄乡农户王基家的稻子,一斤能卖到十几元。
  东平湖的水沿着两河四渠的水网,灌溉王基承包的500亩“稻虾套养”稻田,水稻以小龙虾粪便作天然肥料,绿色有机。水质传感器、气象站和摄像头通过5G网络,将实时数据传送到管理平台,王基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巡田、监测、施肥的全流程管理。
  “因为水质干净,小龙虾肚子是白的,他们叫我这个虾‘白腹美’。”他说。
  同样上岸的还有渔民刘永,他的“跨界”更大,放下渔网种起了大棚。
  “隔行如隔山。”一开始刘永心里没底,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好政策。“政府都把这个棚建好了,咱直接过来种就行了。种子、种苗、地膜还有肥料,都给补贴。”
  他算了一笔账,过去捕鱼,一年到头挣八九万,如今一亩大棚一年少说能挣一万五。他已经在老湖镇承包了33个冷棚。
  昔日渔网纵横的湖岸线,20万亩大棚正拔地而起。通过因地制宜实施“30万亩设施农业”工程,“春瓜秋菜”种植模式成为东平富民强村的新引擎,亩均收益在2.5万元以上,吸引4万余群众包棚种棚或返乡务工。

文旅星网

夜色漫染,东平湖沿岸如星图闪耀。马良竹迎来了一天里最忙的时候。
  120平方米的汉服体验店里挂着近千件汉服,五位员工忙得脚不沾地,客人还是排起了队。“最多的时候要请七八个化妆师帮忙。”店主马良竹说。
  每当暮色四合,灯火便在大宋不夜城苏醒。身着宋制汉服的演员们彩袖翩跹,水浒真人NPC和游客互动,水上鱼火锅、焰火晚会……2023年,大宋不夜城开园即“出圈”,营业第三天就涌进13万游客,叫响了东平“夜经济”品牌。
  梦幻夜景、大宋夜游、特色夜购、快乐夜娱……通过打造新业态新场景,东平“夜经济”活力逐渐显现,白日的山水诗意与夜晚的市井烟火无缝衔接,让这里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旅游目的地。
  不仅“全时”,更是“全域”。“一山一水一世界、一城一洼一平湖”,以大宋不夜城为龙头,“齐鲁隋代第一佛”白佛山、世界文化遗产戴村坝等环东平湖84公里岸线的宝藏文旅,串珠成网。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成网”,从“白天看景”到“昼夜可游”,东平成为新晋网红文旅小城,2025年盛夏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一到节假日,车队从景区一直排到高速路口。
  今年“五一”,站在潘孟于村口的自家小卖部前,刘新华见证了村里最多的一次游客潮。
  这座嵌在东平湖边的渔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高高的石台上错落着红砖小楼,外墙上,渔具渔网等老物件和彩绘涂鸦并排,老乡们边切菱角边朝路过的游客叫卖湖产,老码头成了拍照打卡点。
  今年上半年,刘新华的小店收入增长三分之一。家里做的非遗菱角窝窝头突然成了网红美食,最多时,一天要蒸十五六锅才够卖。他开发出无糖、菱角仁等不同“版本”,“不能老是用旧眼光发展,咱们也得有创新创造”。
  越来越多人奔着东平湖的美景而来,想看看这片《水浒传》梁山水泊唯一遗存的水域。
  “以前一眼望过去,湖面上都是杆,根本看不出来‘八百里水泊’。”大宋不夜城经理徐娟记得,那时水面被网箱割裂如棋盘,游船驶入养殖区,常被围网绊住。有游客问她:“这叫湖吗,不就是坑吗?”
  “现在不仅是湖了,还是‘海’了!”她笑着说。
  “山排巨浪,水接遥天”重现,“水优势”成为东平“新卖点”:建成全国首家运河文化与非遗传习融合场馆——大运河非遗传习中心;抓住休闲垂钓产业风口,建设“中国第一垂钓小镇”,拉动文旅收入近4000万元;做足“渔”“鱼”文章,渔家小镇、运河小镇风生水起;以景引赛、以赛促游,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环湖马拉松赛等赛事……
  据了解,2024年,东平湖生态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带动2万余名群众就业。
  去年,马良竹家的汉服店营收超过100万,世代捕鱼的爸爸也放下了渔网,“全职洗衣服”。

通达航网

东平泰安港,“沛航驳2262”停靠在泊位,煤炭通过装船机倾泻而下。很快,这艘千吨大船将顺大清河向西行驶,进入东平湖航道,通过八里湾船闸直达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白日帆樯林立,夜晚桅灯高挂。”这是《东平县志》记载的昔日运河盛景。但因黄河改道、河道淤积,东平漕运自1902年停摆。
  2021年,随着八里湾船闸竣工,东平港试通航,千吨级货轮劈波斩浪,终结了东平县上百年“有湖无航运”的困局。现在的东平,坐拥东平港与泰安港,湖西岸的银山港正计划开工建设中,“三港两线一闸”的内河航运布局基本形成。
  作为京杭运河通航段最北端,东平西承晋陕蒙能源基地,东连山东三大经济圈,北接京津冀,南通苏浙沪和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连运河的航运网,以东平湖为枢纽展开。从山西运来的煤炭,通过水运分拨到山东及京杭大运河沿线省份,最快1天就可送到用户手中。鲁西南的矿建材料、钢铁、粮食“借水行舟”,运输半径从300公里扩展到1000公里。
  这张航运网还在不断织密织牢:
  2024年12月,京杭运河东平段由三级航道提升为二级航道,单船荷载量从1000吨级提高到2000吨级,打破了通航瓶颈,航道通航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2025年1月,载重2650吨货船首次过航大清河航道;
  2025年4月,“东平港—太仓港”内河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结束了运河最北端集装箱不能运输的历史;
  …………
  就在采访的这几天,90多艘货船在泰安港排队等待装卸。作为“公铁水联运”的代表,泰安港紧邻瓦日铁路,与济广、济徐、青兰等高速纵横交织,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南货北上大通道的黄金交汇点。运煤却不见煤,从自动化物料翻卸到自动化皮带运输,再到智能化装船,整个过程煤炭都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运输,港区内几乎看不到粉尘。
  “今年到8月,我们航运运输量已达到240多万吨以上,不到一年,已经是去年运力的10倍以上了。”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说。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快推进银山港和泰安港三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东平湖区段航道‘三改二’和八里湾复线船闸研究等工作,争取把东平打造成全国一流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港口。”东平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幸福归网

不久前,刘永到北京探亲,有了一个新发现。“出来之后你再回来,你上俺这个凤凰社区里去,也没差多少。”
  2017年,作为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的一部分,刘永所在的老湖镇七里铺村,集体搬进了凤凰社区,渔村变楼房。
  “现在村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天壤之别了。”刘永说。
  之前村里路窄,两房之间只能过一人,推着自行车都费劲。有村民戏言这样的路叫“醉不倒”——即使喝多了,一伸手,就能扶到墙。年轻人买了汽车,开不到家门口。
  “现在的路何止能过两辆车,掉头都行!”刘永说。
  走在凤凰社区新建成的硬化路上,两侧绿树成荫。比邻社区的是一片产业园,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另一侧,越过栽满月季、荷花的绿化带,便可眺望东平湖。
  近年来,东平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规划建设29个社区,搬迁9.2万名群众,其中动员搬迁沿湖村庄49个、安置群众4.5万人。
  当地采取“两区共建”的方式,将移民居住的社区和产业园区建在一起,引进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对环湖社区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最大限度减小对东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570条831公里村级公路得到更新改建。
  现在每天清晨,村民刘新华都会沿着湖边跑步。新整修的岸边公园里,村民们踢毽子、唱歌、跳广场舞,“环境不输城里!”
  “以前不觉得环境要保护,岸边垃圾成堆。”他说,“现在扔垃圾的基本看不到了。买个冰糕,要拿着包装转悠半天,找垃圾桶。”
  “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日子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刘新华感叹。
  交通路网、便民服务网、就业保障网、生态治污网、文化休闲网,兜住了东平湖的清澈,也兜住了老百姓的幸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家乡。
  看到能在家门口养鱼挣钱,今年,王淑芹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都回到了东平。几年前,马良竹没想过自己会回来。上学时,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去哪个城市发展好”,济南、南京都干过。如今,家乡旅游发展“前景太好”,她主动关掉了其他几家门店。几年前,姐姐也回来一起经营汉服馆。
  “我觉得我们回来对了。”马良竹说。

(责任编辑:佟明彪)


[field:title/]
DXBLAST 产品功能介绍
1.独家管理后台
2.可控制设备的授权
3.可管理多台设备
4.计数统计
5.真实数据,剔除重复计数
6.全球国家和地区用户识别
7.10万+手机品牌型号识别
8.远程锁定
9.远程文案同步
10.车手无法随意更改文案
11.支持解锁市面90%的4G设备
等等功能等你解锁
12.支持自启动
13.自动同步数据
14.支持远程销毁
15.老板独立管理后台和app,支持三端使用
16.智能故障检测,调整发送状态
17.支持温度检测,高温预警
18.智能调节散热
19.开机自启动
20.自动清理销毁数据
21.自动开启,遇到bug基站会自动重启,无需人为干预!


独家功能 ; 多设备支持. 支持超过10种2G,3G,4G,5G设备协议 ;

识别手机. 捕获并识别手机型号和厂商 ;

远程控制. 支持远程下发文案 ; 设备健康状态. 自动检测设备健康状态 ;

DXBLAST助力你的推廣. 簡訊實时落地,終身免費,不限條數,不攔截,不限制文案,任意外顯任意內容. Telegram頻道 Telegram客服. 独家功能. 我们在不断的更新,推出更强大的伪基站短信广告群发机器。

DXBLAST基站管理系统. SMS-V10.7.1.5. 多协议基站管理 基站健康实时查看 7万+移动设备识别 全球远程同步文案 9国语言支持 自动添加设备!

2025 Lte 4G SMS Broadcast Machine Parameters:
1. Vehicle mounted or portable SMS bomber
2. 700 letters per message
3. Maximum power 120W
4. The coverage radius can reach 8km
5. Up to 50000 SMS messages can be sent per hour
6. Use numbers or letters as the sender's name
7. Simultaneous long-distance and short-distance transmission
8. You only need to set the configuration once to use it without restriction.


上一篇: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下一篇:“中国创造”,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