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禾花鲤、翘嘴鳜……农业农村部公布推广

[field:title/]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初梓瑞)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公布推广虹鳟“水科1号”、禾花鲤“乳源1号”、翘嘴鳜“广清1号”、建鲤2号、半滑舌鳎“鳎优1号”、三角帆蚌“申浙3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皱纹盘鲍“寻山1号”、文蛤“科浙2号”、海带“中宝1号”、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11个水产新品种。

据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等法律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水产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水产新品种必须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推广。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累计发布240个水产新品种,其中鲤、鲫、罗非鱼、中国对虾、栉孔扇贝和海带等已经用上了自主选育的新品种,自主培育的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40%和30%以上。我国水产品种的不断创新,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种源保障。

附水产新品种简介:

(一)虹鳟“水科1号”

该品种是以1959—1995年从朝鲜、美国、丹麦和挪威引进的虹鳟后代群体中挑选出的500尾个体为原始亲本,2004年通过完全双列杂交建立自交、正反交家系形成选育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虹鳟相比,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1.9%。适宜在我国虹鳟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禾花鲤“乳源1号”

该品种是以2010年分别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华南鲤稻田养殖群体和珠江水系北江华南鲤野生群体中收集挑选的2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体型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在相同的稻田养殖条件下,与当地普通养殖的禾花鲤相比,10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9.26%;体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分别平均降低25.8%和22.51%,体型短圆、跳跃能力弱。适宜在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人工可控的稻田水体中养殖。

(三)翘嘴鳜“广清1号”

该品种是以2013年从安徽秋浦河、洞庭湖收集的翘嘴鳜野生群体和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保种的翘嘴鳜“华康1号”选育群体中挑选的6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翘嘴鳜“华康1号”相比,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6.3%,成活率平均提高12.6%。适宜在广东、湖北、江苏和安徽等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四)建鲤2号

该品种是以2009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保存的建鲤后代群体中挑选出的40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建鲤相比,12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7%;体长/体高平均值3.11,保持了建鲤的长体型。适宜在我国建鲤养殖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五)半滑舌鳎“鳎优1号”

该品种是以2004—2010年从山东莱州、海阳、昌邑收集的1500尾养殖半滑舌鳎和从渤海湾采捕的200尾野生半滑舌鳎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抗病性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抗哈维氏弧菌能力平均提高30.9%,18月龄鱼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适宜在河北、山东、天津等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六)三角帆蚌“申浙3号”

该品种是以2001—2002年从鄱阳湖和洞庭湖三角帆蚌野生群体中分别收集挑选的450只和350只个体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壳宽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三角帆蚌相比,4龄蚌体重平均提高16.2%,壳宽平均提高10.3%,单蚌产8mm以上无核珍珠比例平均提高 20.5%,单蚌产10mm 以上有核珍珠比例平均提高 23.0%。适宜在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七)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

该品种是以2011年从辽宁大连石河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中挑选的600只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贝壳为暗灰底色、斑马状花纹。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菲律宾蛤仔相比,12月龄贝壳长提高10.6%,全湿重提高19.5%;与菲律宾蛤仔“斑马蛤”相比,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在北方滩涂和浅海的越冬成活率高。适宜在辽宁、山东和江苏等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八)皱纹盘鲍“寻山1号”

该品种是以1994年从山东荣成桑沟湾和爱莲湾采捕的10200头野生皱纹盘鲍为基础群体,以壳长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环境及北方周年养殖条件下,与同龄普通养殖皱纹盘鲍相比,18月龄鲍壳长平均提高18.7%。适宜在山东和辽宁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九)文蛤“科浙2号”

自2006年起,以抗弧菌病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对收集于山东东营和江苏南通的野生文蛤的随机交配群体采取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和分子标记辅助方法,经连续4代选育出抗副溶血弧菌紫壳色群体(A)、抗副溶血弧菌兼生长速度快群体(Bg)和抗副溶血弧菌杂壳色群体(BF);通过对上述三个选育群体进行杂交配合力分析,筛选出抗副溶血弧菌紫壳色选育群体(A)为母本,抗副溶血弧菌兼生长速度快选育群体(Bg)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经杂交获得的F1,即为文蛤“科浙2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该品种与未经选育的文蛤相比,抗副溶血弧菌能力平均提高44.2%,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28.2%,产量平均提高25.6%。适宜在浙江、山东等沿海人工可控的池塘和滩涂中养殖。

(十)海带“中宝1号”

该品种是以2008年从山东荣成栽培群体中采集的一株海带个体并经连续5代自交培育获得的子代中筛选的雄配子体细胞系为父本,以2011年从韩国野生海带雌配子体细胞系(♀)与山东荣成栽培海带群体雄配子体细胞系(♂)杂交组合子代中筛选的的雌配子体细胞系为母本,经杂交获得的F1,即为海带“中宝1号”。具有晚熟特点,在4—8月期间栽培海带的主体部分不形成孢子囊。在北方地区的相同栽培条件下,与普通养殖海带相比,7月中下旬产量平均提高63.9%;烫菜加工出成率提高10%以上。适宜在辽宁、山东等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栽培。

(十一)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

该品种是以2009—2010 年从湖南省水产原种场引进后经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的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翘嘴鳜选育系雌鱼为母本,以性别控制技术诱导翘嘴鳜全雌子代(通过性别控制技术诱导翘嘴鳜选育系产生的生理雄鱼与同期培育雌鱼交配获得)获得的生理雄鱼为父本,经交配繁殖获得的F1,即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翘嘴鳜相比,7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8.7%;雌性率较高,平均雌性率为97.0%以上。适宜在广东、江西、湖北和江苏等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上一篇: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邮储银行投产上线

下一篇:浙商银行:“暖心驿站”擦亮老年金融特色服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