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好,山东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field:title/]

去年以来,山东省多项创新举措提升企业准入准营便利化水平。图为新泰市政务服务中心。(刘涛 崔庆亮)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11月,山东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462.55万户,不同所有制企业活力迸发,竞相发展。

这是山东着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化完善政策供给的结果。从助企纾困到优化营商环境,从发挥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到激发企业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山东聚焦企业所需所盼画好“同心圆”,最大程度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培土固根,将民营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2023年8月,齐鲁制药抗感染药物注射用美罗培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抗感染是齐鲁制药优势领域,注射用美罗培南是其第3个培南类获批产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背后还有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功劳——配套上述项目,山东汇海医药投资4.2亿元新上4-AA和4-BMA两个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截至去年12月中旬已向齐鲁制药供应4-BMA原料85吨,产值约1.2亿元。

据了解,4-AA生产工艺为汇海医药自主研发,而从4-AA到4-BMA,还需经过三步化学反应。“我们一直有开发新产品的打算,在齐鲁制药技术支持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4-BMA生产工艺的车间转化。”汇海医药技术部经理赵攀峰表示,创新是专精特新类企业发展的根本,然而现实也很残酷: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培育周期往往要三到五年,而像这样一个投资4.2亿元的项目,算上设备折旧、人工工资,一个月大约需要500万元,一旦培育失败,这些钱就都打了“水漂”。通过与齐鲁制药优势互补、以大带小、以小补大,汇海医药降低了新产品市场开发风险,齐鲁制药也得以更好地摆脱上游原料掣肘。

山东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总量的98%以上,以处于关键环节、在某一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优质民营主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2023年,山东将民营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书记、省长挂帅担任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推动“卡位入链”、建强服务平台、拓展市场合作……建制度与优环境相融合,民营企业发展再结硕果:去年全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86家、瞪羚企业654家、独角兽企业3家。

养殖行业活体资产抵押难,多亏有了“金融伙伴”,山东商都恒昌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得以成功扩大规模。“2023年我们深化金融伙伴机制,汇总形成27项金融惠企政策清单、5大类72项产品服务信息向社会公开发布,推动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说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坤道介绍。

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向好,民营经济发展正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上跑出加速度,就能更好坚定其发展决心和信心。山东持续加力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去年谋划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16条助力中小微企业工作措施,新制定推出100项针对性政策,涉及财政支出1311.1亿元,有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去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1个百分点,继续扛牢“半壁江山”。

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更好添彩全局

“2022年山东重工高端产品占比10%,如今这个数字提升到33%;在中东、澳大利亚、美洲等高端市场,占比提升了2.62倍,与国际一流企业正面竞争。”2023年前10个月,山东重工工业增加值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谭旭光专门提到,潍柴动力高热效率发动机动力系统在国际高端市场赢得客户信赖,有力支撑了中国整车整机产品品牌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而这份喜讯由上下游数百家企业共同分享——为潍柴做排气配套的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从无主打产品做到行业领军,进行曲轴合作的天润工业则从以国内为主发展到正式进入德国供应链体系……发挥“链主”聚合作用推进生产研发销售大协同,整个供应链正携手迈向世界一流。

山东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有8条由省属企业担任“链主”,辐射带动整条产业链向“上”生长,这是国有企业在“一域争光”的同时,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添彩全局”的缩影。2023年,山东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服务重大战略的功能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重中之重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经营发展上就是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省国资委主任满慎刚表示。

结合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在“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基础上,山东将对省属企业的目标进一步确定为“两高一稳五提升”。截至去年11月末,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利润指标延续两位数高增长态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263.7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有现金流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5.1%、5.8%、1.9%,全员劳动生产率53.5万元/人……相关重要指标实现了显著提升。

加快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省属国资国企通过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等强化多元价值创造,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截至去年,已连续第四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仅在稳就业方面,近三年,全省国资国企已累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1862个,招录员工11.6万余人。

多点发力,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按照以往流程,开办企业不仅要办执照,还要跑税务、银行等好几个部门交材料。现在不仅有代办专员一对一准备材料,连业务都是网上办,只需在微信上‘刷脸’签字确定。”去年12月8日,在青岛市崂山区,青岛聚智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相关负责人宋学武享受到了企业开办“一条龙”服务,2个多小时,营业执照、税务、公章全办好了。

去年以来,山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启动“二码合一”试点,探索开展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深化企业“一照多址”改革……多项创新举措有力提升企业准入准营便利化水平,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显示,山东省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

“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的需求度、事项关联度以及办理频次,山东省合理组合最小颗粒化办事事项,将涉及21个主管部门、75个审批事项的51个高频服务场景,纳入证照‘三联办’服务事项清单。”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高青松介绍,目前,山东省联办主题事项材料平均精简49.38%,联变主题事项材料精简44.84%,联销主题事项材料精简59.50%;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0%以上,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市场秩序公平公正,也呼唤高效畅通的政企沟通渠道。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各级“接诉即办”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50.66万余件,服务满意率99.40%,问题解决率92.61%。(付玉婷 王鹤颖)




上一篇:山东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机制

下一篇:逐绿前行,山东加快推进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