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中国建造”的力量载体。“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5年来,我国建筑产业规模屡创新高,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6.3万亿元,增长24%。
倪虹表示,我国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广应用先进成套技术体系和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增长点,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建筑产品。
5年来,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走出去”步伐加快,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批“一带一路”标志性成果,赢得世界瞩目和赞誉。
建筑业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李晓龙介绍,2021年至2024年,建筑业累计完成154亿平方米建筑、7.9万公里市政道路、342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1.6万公里铁路、约29万公里公路以及各类水利、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筑业还支撑了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显著改变城乡面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
新型建造方式加速推进。李晓龙称,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动工程建设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自动化生产,施工现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我们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推动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改造后的建筑冬季室内温度可以提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共建的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已经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中国建造”品牌享誉海外。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出去”步伐加快,模式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多元。2021年至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1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00亿美元。2025年,全球排名前250名的国际承包商中,我国内地就有76家,其中排名前10名的就有4家,中老铁路、秘鲁“钱凯港”、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波黑“多博伊”医院项目等一大批海外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李晓龙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不断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责任编辑:刘芃)
上一篇:有色金属业保资源优供给促转型
下一篇:广深港高铁缘何7年客流超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