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锚定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
涉县经济开发区:集聚工业兴县强大动能

河北鑫森冶金建材公司焦化产能整合项目。

国能龙电公司熔盐储能项目。
太行东麓,清漳岸畔,河北涉县经济开发区正以昂扬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2021年以来,这片承载着工业梦想的热土,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全面实施产业集群提级、工业项目提质、科技创新提速、绿色发展提档等重点工程,产业向新而行、向质图强。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806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46%,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亿元,预计全年突破1000亿元,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无废园区。
“我们发挥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排头兵、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以改革创新为笔、以项目建设为墨,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奋力前行,实现了经济实力与发展质量的双重跨越。”涉县县委书记董路明介绍。
以产业集群为引领,加快规模提级
采用行业最新工艺技术,产品覆盖高品质汽车用高强钢、耐磨钢、管线钢、桥梁钢和高级别工程机械用钢等高端产品,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去年6月全线投产以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成为河北省钢铁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标志性项目。
邯钢新区位于涉县经济开发区龙西片区,2021年动工建设,占地5906亩,总投资237亿元,以钢铁冶炼、钢压延加工及销售为主营业务,整体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一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厂,荣获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涉县县长葛新介绍,该县锚定主营业务收入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深入落实全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年行动,以高端结构钢、绿色新型建材、精细煤基化工、绿色新能源四大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完善“一群一谱”“一链一图”“一链一策”体系,全面梳理上下游企业、关键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由点到面推动集群先行突破、提质升级。
2021年以来,涉县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通过头部企业、链上企业、产业集群同向聚集、有机融合,“聚变效应”加速显现,截至目前,产业集群企业126家,跻身全省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列。
高端结构钢产业集群以车轮钢、船板钢、汽车结构钢、光伏支架用钢等为主要产品,总产值突破665亿元。绿色新型建材集群以“无废”和“循环”为核心理念,依托当地钢铁、电力等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资源,形成绿色胶凝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等产品体系。精细煤基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向煤焦油制氢、氢化三联苯、联苯联苯醚等新领域拓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涉及“风、光、水、储”综合开发,源源不断地贡献着绿色能源新动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MW。
以工业项目为主体,加快跃升提质
鑫森焦化产能整合项目,巍然耸立的高6米的捣固焦炉映照着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与产能配套的绿色化回收车间,通过先进的分离、净化等工艺,分离出高纯度的煤焦油、粗苯、硫铵、煤气等副产品。
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彦良说,该项目投产后,公司总产能大幅提升,焦炭年产量预计达100万吨、焦油6万吨、粗苯1.4万吨、硫铵1.4万吨,煤气2亿余立方米,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
“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根基,项目建设始终是开发区的主责主业。”涉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陈晓璐说,今年以来,开发区坚持招商、技改、扩能一体化推进,建立产业集群项目梯次推进清单目录和项目库,共谋划实施工业项目26个,总投资101.5亿元,从“点”上突破、“线”上聚链、“面”上联动。
甲醇仓储及特气、钢固新材料循环利用深加工等项目正加快落地;邯钢能嘉炼钢上料系统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工商业储能以及天铁余热余气发电、金隅水泥余热利用汽电双驱高温风机节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能龙电脱硫废水零排放、津东热媒新材料二期、津东科技省级中试基地、润之堂食品生产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德鑫制氢、昱铸良品智能化铸造项目已开始调试设备试生产……目前,涉县已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推进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
以科技赋能为动力,加快创新提速
从一家小化工企业做起,首创由苯直接合成三联苯的生产技术,成功突破高温热媒新材料合成关键技术瓶颈,成为国内第一家高温热媒技术出口企业、国内高温导热油领军企业和主要制造基地。依靠科技创新,河北津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步步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津东科技集团坚持走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之路,具有省A级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正加快建设津东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试)基地,致力于小试研发与中试工艺的熟化,进一步助推企业打造科技型领军企业。”津东科技集团总经理刘东东说。
今年以来,涉县经开区以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实施“拓源选苗、滴灌育苗、沃土壮苗”创新主体培育计划,邯钢能嘉成为工信部万兆工厂试点,天铁铁水调度数字化、邯钢能嘉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系统获评省钢铁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邯钢能嘉、新天铁、鑫森冶金建材等8家企业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智慧中心,实现从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智能化控制。津东热媒、清漳水泥等12家企业建成了数字化车间,正在培育数字化转型企业10家。
邯钢能嘉将分散的42个中控室合并为铁前智慧中心,300多个流程实现智能化控制,从生产、管理、经营到决策,所有工序的实时生产画面、生产数据、环保数据等,都有相匹配的数字化系统,成为真正的数智化钢厂。
在天铁公司智慧管控大厅,污水深度处理可视化、环保检查“一秒观全厂”,“智能管控”辐射到各工序、各环节、各角落;钢包全氧燃烧烘烤、焦化化产收率改造、低压氧透供氧降低电耗等项目,高炉、转炉、发电机组等工序集成了行业同类型高炉先进生产工艺,采用超低排放环保工艺技术,配备了高效节能先进装备,年可降低碳排放69万余吨。
邯钢华丰通过建设智能中心,打造高端智能产线,实时重点管控3大产品板块和10条产线的能源利用和介质流向,打通能源领域信息“脉络”,实现能源监控全覆盖。在转型升级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开发区众多企业向绿而行的不二选择。
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加快转型提档
料场、烧结、高炉、炼钢、轧钢各工序,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布局紧凑、流程精练,将炼钢厂与中板厂紧密衔接,热送辊道距离比老区缩短200米以上,加装了全封闭式保温罩,能耗比以前减少30%,邯钢能嘉着力打造基于极致能效的全流程CSP(紧凑型)钢铁企业,在搬迁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烧结机机头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项目、烟气循环改造项目、焦化回收VOCs治理、球团脱硝升级改造项目等几十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相继展开,涉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线、运输等各工序的创A持久战全面打响,新天铁集团闯出转型发展绿色路径。
2021年以来,涉县经开区紧扣绿色发展主题,积极争创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无废园区等,2023年成功争创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该县构建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条,综合利用电力、钢铁、煤焦企业的余热余气进行发电、集中供热及用于工业蒸汽管网,75.2%的余热余气资源实行了循环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7.55%。弘远再生资源、聚亿再生资源等回收利用公司,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汽车、废钢渣等进行分类综合利用,利用率达100%。目前,涉县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清漳水泥,与北京科技大学历时8年合作研发的核心产品固废基胶凝材料,将园区内天铁集团的钢渣和水渣等固废资源“变废为宝”,不仅无需煅烧,而且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慧化管控,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只有水泥的6.6%,能耗只有水泥的15%。因生产成本低,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公司从原材料、生产、研发、运输、管理、质控等各方面都实施极致管理、精益管理,为守护蓝天碧水不懈努力,力求打造成为一家现代化的绿色建材生产基地。”清漳水泥经理赵智利表示。
以营商环境为重点,加快服务提效
涉县经开区积极落实“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要求,推进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对68项行政事项压材料、减时限,其中40项行政事项实现随来随办,16项行政事项实现1日内办结。
企业注册2小时内办结,项目备案当日申报当日获批,环评审批5个工作日内高效完成……在涉县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切为了企业办,一切围着项目转”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政务服务提质效,项目按下“快进键”。津东热媒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办理工程规划许可一周时间办结,金隅水泥公司固废综合利用项目15天实现开工,优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实现极速办理,国能龙电脱硫废水零排放EPC项目提交资料后2个工作日环评专家评审会即组织召开……
“改革没有休止符,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涉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路成说,涉县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服务改革,聚焦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痛点堵点,实施“小切口、微改革、真服务”,开展专班帮办、全程代办、集成协办、跟踪落办等服务,让小切口撬动大突破,微改革解决大问题,真服务体现高效率。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办理各类事项131个,其中市场服务类事项105个,项目投资类事项26个,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务改革的便利和实惠。
同时,涉县经开区党工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擦亮党建品牌,让“红色引擎”推动“党建强、发展硬、环境优”。在大抓项目的建设工地,在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在末端落实的服务第一线,他们“联合一门”集中办、“一次告知”网上办、“走企联心”一线办、“网格服务”全代办,解决企业和项目的链群匹配、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人才需求、市场开拓等问题31个。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组织11家金融部门与企业开展点对点对接,与县农商银行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战略合作,开展“信用园区”“信用企业”创建,多次组织开展点对点银企对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12.8亿元。
(文/图:涉县县委宣传部、涉县经济开发区)
上一篇:冀港同心促交流 文旅交融绘新篇
下一篇:孙娜:戏台光影间的“守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