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雄安最美天际线”摄影展现场。 |
![]() |
|
与会嘉宾在阅读论坛资料。 |
![]() |
|
与会嘉宾在会场聆听发言。 |
![]() |
|
与会嘉宾在参加主论坛。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10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品牌论坛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并致辞。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品牌的数量迅速增加、质量显著提升,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品牌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品牌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扎实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大力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品牌强国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品牌建设取得可喜进展。举办中国品牌论坛,就是要聚焦发展前沿,打造观察中国品牌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打造汇聚智慧、凝聚共识、推动中国品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宣传好品牌建设的进展成效、方法举措、创新案例,助力中国品牌向着实力更强、结构更优、活力更足稳步迈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围绕“向新而行丨新品牌 新场景 新实践 新高地”主题深入交流,共话品牌发展未来。
与会嘉宾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品牌建设,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点燃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品牌力量。
同心携手
中国品牌彰显强劲实力
自2015年起,由人民日报社发起的中国品牌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本届论坛设主论坛和“2025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两个平行分论坛。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主持论坛开幕式时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持续向新而行,成长为高品质高品位的“国货之光”。当前,中国品牌正展现出非同寻常的韧性和活力,从一个侧面日益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魅力和美好前景。
加强品牌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奋力提质效,知名品牌数量更多。
“我们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和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帮助企业步入向卓越质量要效益、向卓越品牌要竞争力的发展轨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柯吉欣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93%,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卓越品牌。
“近年来,我们推进实施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研究构建品牌价值评价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品牌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推动中央企业创品牌、树品牌、强品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说,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拓展品牌创建工作成果,努力培育更多卓越的央企品牌。
合力优环境,品牌发展氛围更浓。
“品牌向新而行,质量是基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全面加强质量治理,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助推国货潮牌竞相涌现,接下来将全面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推进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培育更多名品、精品。
“我们坚持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大会、民营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大讲堂,为民营企业锻造过硬品牌搭建平台、赋能提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冰说,未来将一如既往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全力促发展,民族品牌价值更高。
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电建升至第100位,连续11年蝉联全球最大电力工程承包商;伊利集团连续6年稳居“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首,持续领跑全球乳业……近年来,中国品牌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品牌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质量强国的一个标志就是品牌强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应建设品牌强国。近年来,我国品牌在世界品牌500强中取得很大进步,充分说明民族品牌的成长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表示,把握新趋势、创造新技术、探索新管理,以开放心态拥抱变化、以坚定信念持续创新,将打造更多赢得全球认可的中国品牌。
勇担重任
中国品牌更好服务大局
品牌建设向新而行,不仅要提升技术、质量和性能,更要融入格局、责任和担当。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更加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
以品牌建设助力绿色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品牌竞争更多体现在理念、责任和生态等方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锐说,南方电网致力于向绿而进、锻造品牌优势。“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供应格局,全网每两度电就有一度是零碳电。”
“品牌行稳致远重在可持续发展。”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笠介绍,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液冷技术,结合智慧运维体系,实现能效全面优化。
以品牌建设服务美好生活。
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以高品质的数智服务赢得用户信任,才能筑就品牌基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何飚说,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宽带“双千兆”网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数智服务需求。
建设人民满意住房。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文兵介绍,中国建筑找准“好房子”建设方向,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归纳总结痛点问题,集成了上百项实施方案,确保营造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好房子”。
保障人民健康生活。“作为深耕医药健康领域多年的企业,我们始终将品牌建设视为生命工程。”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浩宇说,顺应健康需求升级趋势,企业正加快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转型,让“治未病”理念走入千家万户。
以品牌建设践行社会责任。
“品牌底蕴在于履责实践。”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刘建平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线,中核打造“核苗计划”“核苗强师”“核苗强医”等品牌,10余年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超过1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介绍,近年来,公司不仅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水源地守护等公益活动,还与高校深度合作,联合研发清洁生产等新技术,努力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引领者。
久久为功
中国品牌发展前景光明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十五五”时期,培育壮大中国制造、做优做强中国品牌拥有宝贵机遇,要主动作为、奋跃而上,不断推动品牌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创新驱动,增强品牌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是品牌向新向上的必由之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非介绍,集团通过构建“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建成覆盖多领域的200多个实验室,产品销量连年增长。“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元伟表示,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活力之源。国家核电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国和一号”品牌实力的根本支撑,通过央企技术、平台、品牌赋能,带动近3000家单位构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发布细分行业专属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推出万亿降本行动……在京东工业副总裁丁德明看来,数智化创新将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我们将通过构建数字化的‘高速公路’,精准连接供需两端,带动中国工业产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以质取胜,夯实品牌声誉根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说,长城汽车始终坚持造靠谱车,把诚信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各环节,在推动营造良性竞争秩序的同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今年6月,由格力电器主导制定的两项ISO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正式在全球发布。“今天的‘中国制造’正创造更多‘中国标准’。格力将持续努力让全球用户看得见、记得住、感受到中国品牌的创新力量。”格力电器常务副总裁朱磊说。
阔步出海,打造国际品牌名片。
“品牌国际化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介绍,坚持国际优先发展战略,近5年中国能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新签合同超6000亿元,稳居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梯队。
中国中铁打造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批中国建造的亮丽名片,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华能技术服务出口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主导发布的国际标准达到19项;安踏深入拓展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未来3年计划在东南亚开设上千家品牌门店……更多中国品牌扬帆出海,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文化赋能,释放品牌价值效应。
“近年来,我们搭建行业领先的剧院运营、影院管理等平台,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先锋队。”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表示,迈向“十五五”,保利集团将持续深化品牌引领,更好实现美好生活领创者的愿景。
“以文化自信赋能品牌,方能彰显品牌价值内涵。”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联合创始人林雨汀介绍,公司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命名护肤品牌,并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融入宋瓷美学,也沉淀出独有的品牌内涵,未来将以更加积极的行动诠释国货品牌的文化属性。
品牌见证历史,也记录时代。展望“十五五”,与会嘉宾信心满满:保持定力、凝心聚力,必将有更多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更多中国品牌闪耀世界,以更强劲的品牌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13 版)
下一篇: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