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廊坊10月28日电 (记者朱延生)10月28日,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在廊坊启幕。本届活动以“链动京津冀 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打造区域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招商推介与产业资源聚合平台,吸引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话合作新机遇。

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朱延生摄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11年。11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在上午的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成果发布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支持三地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力,共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提到,过去一年来,北京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门支持指导下,与津冀强化规划引领、同向发力、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共同推动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态势。北京市将与津冀持续推动“六链五群”建设,以重大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跨区域产业生态,全力做好“十五五”开篇工作。
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表示,天津市持续深化三地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天津将与京冀一道打造高效协同、富有韧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共筑产业协同新格局,抢抓共享创新发展机遇,持续共建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河北省副省长赵大春表示,河北省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和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六链”共建,全力推动“五群”共育,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河北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交流合作,广泛招引外部企业,聚集优质要素,加快升级步伐,共同推动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介绍了镁基材料的资源特点和性能技术优势,镁材料在新能源产业和现代交通中节能减排的应用场景。他表示,我国在镁材料领域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话语权。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应用潜力巨大的镁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金属材料产业,我国应该抢占先机,加大技术突破和应用推进力度。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发布了《京津冀产业链群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了科学评估工具。
活动上同步启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邀请赛,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毛红领发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邀请赛及测试训练场系列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落地应用。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倪小龙发布了《2025年人形机器人与传感器产业报告》,报告从传感器端出发,深入观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趋势,寻找与传感器产业相关市场增量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专家李冰发布了《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研究报告6.0》,全面介绍面向AIDV时代的AIOS平台,为推动汽车软件生态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智杰发布了《京津冀“十五五”产业协同发展倡议》,倡议共育世界级产业大集群,共构高效能产业大链条,共建高引领产业大项目,共搭高能级产业大平台,共筑高水平开放大格局五大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京津冀工信力量。
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河北省商务厅、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为期两天。
本次活动以“链动京津冀 智造新未来”为主题,设置“1+1+6+N”总体结构,举办1场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成果发布,1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闭门会,同时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工业母机、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氢能、生物医药6条重点产业链组织6场主题对接活动,以及多场精准招商对接系列活动,吸引了梅卡曼德、科大讯飞、长城汽车、明天氢能、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上百家国内外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协会组织、科研院所、平台机构代表等千余人现场参会,深化合作交流,全力打造京津冀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资源共享、务实合作的高能级平台。
面向“十五五”,京津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推动产业链融合开放发展,加快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效能,链接国内外产业头部资源,吸引链主企业在京津冀布局,持续推进产业链图谱落地,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把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