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4日电 通讯|从“协奏”走向“交响”的中俄音乐交流
新华社记者侯鸣
莫斯科初冬时节,在格涅辛音乐学院教室里,中国老师向当地学生热情分享,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日前,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公开课”在这里火热开讲。
“老师好!”一位学生提问道,“刚才您讲到中国对俄罗斯音乐创作的影响,那俄罗斯是否也影响了中国音乐创作?”
“当然!”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康啸笑着回应,“比如中国音乐家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创作了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中俄音乐的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
格涅辛音乐学院始建于1895年,是俄罗斯知名的艺术院校。近年来,格涅辛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中俄音乐教育合作。今年1月,格涅辛音乐学院成立了“俄中音乐交流学术与创作中心”;3月,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了“中俄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旨在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联合研究等方式,推动中俄两国在音乐文化领域学科建设,促进音乐人才培养。
来俄参加交流活动的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表示,两所学院还正在推动合作出版和互译工作,希望把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教材带到俄罗斯。双方还准备探讨师资及学生互派,“合作空间无限广阔”。
“双方的交流对我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格涅辛音乐学院副院长塔季扬娜·伊万诺芙娜表示,俄中将开创专业领域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
音乐无国界。近年来,中俄音乐交流正从“协奏”走向“交响”,两国音乐对话奏响新的乐章。
男声合唱《神圣的战争》雄浑铿锵、舞蹈《焦尔金就在我们中间》展现高超技巧、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感动观众……9月4日至7日,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再度登上中国国家大剧院舞台,带来6场“胜利之歌”主题音乐会,以艺术为桥续写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表示,“剧院不仅是艺术的殿堂,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王宁表示,多年来,众多俄罗斯艺术机构及大师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带来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我们也通过巡演方式,为俄罗斯观众带去了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
10月20日,在莫斯科作曲家协会大音乐厅,一场融合中俄等多国元素的音乐会在这里上演,来自中国的青年作曲家王晨旭举行了自己七部作品的首演,受到当地观众及音乐界的广泛赞誉。
“在这场音乐会中,观众既能听到他们熟悉的俄罗斯经典旋律,也能在作品中感受到京剧元素。这种创作打破了文化隔阂,用音乐实现交流与对话。”王晨旭说。
近期,《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中国经典音乐作品在莫斯科接连上演,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在上海音乐厅,以演奏、演唱优秀俄罗斯音乐作品为主的“伏尔加河回响”系列音乐会也受到热烈欢迎。
“我们与俄罗斯不同机构合作举办中国作品音乐会,把中俄音乐作品融入两国人民日常音乐生活中,以期实现高效的音乐文化交流。”上海音乐学院中俄音乐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彭程说。
上一篇:厄瓜多尔将政府机关迁回首都基多
下一篇:印度一客运巴士起火至少20人死亡